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家長在孩子學音樂道路上的角色(卷之一)

我一向鼓勵(如果是年紀輕的學生,是要求)爸爸媽媽其中一人要陪小朋友上課並且做筆記。有些爸媽送孩子去學琴,上課只送到門口,然後孩子去上課,家長去逛街或是做自己的事。有些爸媽會跟進去上課,但是上課的時候是在滑手機或事做自己的事。這樣子不是不好,但卻喪失了許多機會,許多親子一起參與學音樂這件美好的事的機會。

為什麼要家長來上課做筆記呢,除了小朋友還不會做筆記之外,他也沒法一邊上課一邊記啊。家長如果能夠在上課的時候專心了解老師教的東西,才能在孩子在家練琴的時候注意這些重點。

在家裡的時候,爸媽就是老師。為什麼爸媽當家裡的老師很重要?因為一個禮拜才上一次課見到老師,但是一個禮拜要練琴五, 六次是沒有老師的,是要面對家長的,如果家長不知道或是不願意陪孩子練琴的話,孩子會感覺沒有受到重視,自然就不會也沒有辦法好好練琴了。

如果家長不這麼做,一堂課教的東西很可能下次上課的時候剩下不到一兩成(或是完全沒了),一曝十寒,時間金錢和學習的機會都因此而喪失,太可惜了。相反的,如果家長能做到陪孩子上課練琴,就好像一周七天都有老師在上課一樣,進步當然快了。

更重要的,練琴給了家長和孩子一個獨一無二的相處機會,就像家長在教小baby說話的時候一樣,也因為這段一起練琴的經驗,音樂和樂器能成為親子之前永遠能分享的話題,這很可能是影響一輩子親子關係的珍貴寶藏。

當然,當一開始的蜜月期過了之後,對樂器的新鮮感消退,而對練琴的責任還不習慣的時候,父母叫孩子練琴多少一定會產生一些衝突,而雙方也都會產生挫折感。這是正常的,不需要因此擔心焦慮,更不要從此放棄陪伴或乾脆放棄學琴,不然就前功盡棄了,孩子也從此對音樂喪失興趣,很可惜。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也沒有一定的方法,而每個家長也是獨一無二的,而自己的孩子也只有自己才找的到最佳的陪伴方法。但家長陪按孩子練琴的時候,如果能避免用大人的眼光看孩子練習,太要求完美的學習態度,或是和別家的小孩比較的話,就能一定程度地避免許多家長經歷過的練琴撞牆期。

當然有時候孩子就是不想練琴(我也會這樣啊),這時候就要靠父母的冷靜與智慧了(譬如創造一個練琴的遊戲,或者先吃個點心放鬆一下),總之不要讓衝突升高。最後,孩子需要的只是家長的付出,而不是完美的家長或完美地練琴態度或經驗,只要用心付出,不完美也很好:)。

Dr. 潘
美國密蘇里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茱麗亞音樂院碩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