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家長在孩子學音樂道路上的角色(卷之一)

我一向鼓勵(如果是年紀輕的學生,是要求)爸爸媽媽其中一人要陪小朋友上課並且做筆記。有些爸媽送孩子去學琴,上課只送到門口,然後孩子去上課,家長去逛街或是做自己的事。有些爸媽會跟進去上課,但是上課的時候是在滑手機或事做自己的事。這樣子不是不好,但卻喪失了許多機會,許多親子一起參與學音樂這件美好的事的機會。

為什麼要家長來上課做筆記呢,除了小朋友還不會做筆記之外,他也沒法一邊上課一邊記啊。家長如果能夠在上課的時候專心了解老師教的東西,才能在孩子在家練琴的時候注意這些重點。

在家裡的時候,爸媽就是老師。為什麼爸媽當家裡的老師很重要?因為一個禮拜才上一次課見到老師,但是一個禮拜要練琴五, 六次是沒有老師的,是要面對家長的,如果家長不知道或是不願意陪孩子練琴的話,孩子會感覺沒有受到重視,自然就不會也沒有辦法好好練琴了。

如果家長不這麼做,一堂課教的東西很可能下次上課的時候剩下不到一兩成(或是完全沒了),一曝十寒,時間金錢和學習的機會都因此而喪失,太可惜了。相反的,如果家長能做到陪孩子上課練琴,就好像一周七天都有老師在上課一樣,進步當然快了。

更重要的,練琴給了家長和孩子一個獨一無二的相處機會,就像家長在教小baby說話的時候一樣,也因為這段一起練琴的經驗,音樂和樂器能成為親子之前永遠能分享的話題,這很可能是影響一輩子親子關係的珍貴寶藏。

當然,當一開始的蜜月期過了之後,對樂器的新鮮感消退,而對練琴的責任還不習慣的時候,父母叫孩子練琴多少一定會產生一些衝突,而雙方也都會產生挫折感。這是正常的,不需要因此擔心焦慮,更不要從此放棄陪伴或乾脆放棄學琴,不然就前功盡棄了,孩子也從此對音樂喪失興趣,很可惜。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也沒有一定的方法,而每個家長也是獨一無二的,而自己的孩子也只有自己才找的到最佳的陪伴方法。但家長陪按孩子練琴的時候,如果能避免用大人的眼光看孩子練習,太要求完美的學習態度,或是和別家的小孩比較的話,就能一定程度地避免許多家長經歷過的練琴撞牆期。

當然有時候孩子就是不想練琴(我也會這樣啊),這時候就要靠父母的冷靜與智慧了(譬如創造一個練琴的遊戲,或者先吃個點心放鬆一下),總之不要讓衝突升高。最後,孩子需要的只是家長的付出,而不是完美的家長或完美地練琴態度或經驗,只要用心付出,不完美也很好:)。

Dr. 潘
美國密蘇里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茱麗亞音樂院碩士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練琴裡有大學問

Muzik Online 雜誌為學音樂的人列出了十大不可不知練習樂器的要訣,雖然以前也看過類似的文章,但是這篇列出的幾點特別有趣的,看起來不是很了不起,但是其實真的很重要的。

例如第一點:找個安靜的地方。
很多人如果第一次進到音樂院或是音樂系的琴房,應該會覺得很像監獄吧!一小間一小間的,常常又沒有窗戶,就門上一片小玻璃,不會得憂鬱恐懼症嗎?但其實在這樣的琴房裡練琴效率可比在家裡好太多了。原因很簡單,在家裡就會懶懶的,練沒兩下很自然就想東想西,想拿點東西吃或喝,想看下電腦或電視(現在又多了手機和平板),想小睡一下,結果混了幾小時真正集中精神練琴的時間卻根本沒有!(版主的親身經歷)
而在小琴房裡,因為什麼都沒有,又跟外界隔絕,很自然就能靜下心來想要練什麼。當然如果學校琴房能有窗戶/陽光/通風,甚至有風景是會更好的,例如中山大學音樂系的琴房窗外是一級棒的海景(全世界最幸福的琴房了吧)如果在家裡練琴,最好也是找一間什麼額外的東西都沒有的房間練,絕對不要在有床或電腦的地方!

第3點的節拍器真的很重要,它是訓練節奏感和內化節拍速度的好幫手,節拍器最重要是要大聲,經費充裕的話,Dr. Beat是最好,不然Korg節拍器+調音器是不錯的,但是最好能外接個usb喇叭(例如Xmini) 才夠大聲,節拍器要是不能邊拉邊聽得到就沒意義了!

4-7點都很重要,很多老師和書都講過,這裡就不提了,第8點很有趣,搭配一些不習慣的動作,可以試試看。

第9點讀譜,你可能不知道要讀什麼,其實基本的是一邊讀譜一邊唱或是打節奏,一邊想樂句和音色也可以,一邊想右手拉弓的角度和長度位置也是很有幫助的。

第10點重練以前的曲子,中提琴大師李捷琦說過,很多曲子像酒,越陳越香,小提琴教育家鈴木鎮一也說過,新的技巧要用熟悉的曲子練才能學得好,所以時不時拿出以前的舊曲子出來溫故知新,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喔。

你今天練琴了嗎?

Dr. 潘
美國密蘇里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茱麗亞音樂院碩士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美國室內樂大師在風城2014/1/4

世界上最高水準的室內樂團體之一~美國紐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要來新竹了,2014/1/10,這次來的成員有包括大潘的老師的老師(也就是師祖)!茱利亞音樂院教授,並且曾是紐約愛樂最年輕的中提琴首席(21歲)的Paul Neubauer! 真不敢相信新竹竟然能請到他來!大潘老師上個月才在堪薩斯聽到一次他的演出和大師班,真是神人也!

地點在新竹市立演藝廳
http://www.hcccb.gov.tw/chinese/02activity/act_a02.asp?bull_id=7850

喜歡音樂特別是室內樂的朋友絕不能錯過!音樂會前一天才回國的大潘老師也準備現在趕快來買票啦!

這次的曲目有:
多赫南尼:給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的C大調小夜曲,作品10 
Ernő Dohnanyi: Serenade in C Major for Violin, Viola, and Cello, Op.10 

坡爾康:給絃樂四重奏的三首繁音樂曲 
William Bolcom: Three Rags for String Quartet 

拉威爾:給小提琴與鋼琴的奏鳴曲 
Maurice Ravel: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德沃札克:A大調鋼琴五重奏,作品81 
Antonín Dvořák: Piano Quintet in A major, Op.81 
最後一首超好聽附上這首Neubauer大師的某次演出



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電影中的小提琴音樂~辛德勒名單

音樂不一定是一個單一的藝術,有時候可以和其他藝術結合,比方說舞蹈,戲劇。當然,在這個現代,音樂最常結合的就是影片。從小的電視廣告,到大的電影配樂,都有很成功的作品。今天分享的,是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的配樂,用小提琴獨奏和管弦樂伴奏的曲子。辛德勒的名單是描述二戰時期,德國商人辛德勒拯救猶太人的故事。電影很深刻,很沈重,但是聽聽這首曲子吧,就算不看電影,相信你也能感受到音樂裡很深的哀傷與悲痛。原作中的小提琴是由帕耳曼演奏的,帕耳曼是猶太人,相信對這段歷史也是感同身受。這裡要另外加入一個英國小提琴家Daniel Hope 的版本,他的聲音跟帕耳曼很不一樣,渾厚的時候像大提琴一樣,音色多變。兩個版本都有很多的感情在裡面,用不一樣的方式表達同一首曲子,聽聽看吧

Dr. 潘
美國密蘇里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茱麗亞音樂院碩士

帕耳曼版本(原版)
丹尼霍普 (Daniel Hope) 版本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麥當勞叔叔之家新聞與音樂分享

最近看到一些里民反對設置麥當勞叔叔之家的新聞, 心裡覺得滿難過的
這些反對的人們啊,
如果今天得到癌症或是罕見疾病是你的家人朋友, 甚至是你自己, 你還會這樣反對嗎?
你還會在意孩童的哭聲, 救護車的鳴笛, 洗衣機的噪音, 或是所謂"會傳染"的癌症嗎?
人還是要將心比心, 這個社會才不會被冷漠吞噬(或傳染)
下次找機會, 去麥當勞叔叔之家拉琴吧

分享一首溫暖的音樂, 相信這個世界還是充滿愛與溫暖的



巴哈: 清唱劇 Herz und Mund und Tat und Leben
(心,口, 行為, 生活)
第十樂章: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一品仲夏 明年再來! 克萊斯勒 愛之憂傷

感謝一品大觀的住戶熱情的參與, 一品仲夏音樂會今天滿場!!!
希望大家都喜歡今天我們所選的曲目和演出的音樂
在此附上今天音樂會最後一首小品, 克萊斯勒, 愛之憂傷Leibesleid
我們半改編半即興的鋼琴四重奏版本:


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孟德爾頌弦樂八重奏

今天碰巧聽到一位親戚大提琴老師的室內樂演出, 拉的是孟德爾頌的弦樂八重奏 op.20
這首曲子是由八位弦樂演奏者, 四把小提琴, 兩把中提琴, 兩把大提琴來演奏的很特別的室內樂曲子。因為很好聽所以在台灣也常被演出, 也很適合老師(們)帶著學生拉, 讓學生可以一邊參與一邊觀摩學習的曲子。

大小潘老師以前都分別拉過, 知道這首曲子真的不容易, 八個人, 每個人都有一堆音要拉不說, 要整齊流暢的合起來就不簡單了, 更要把孟德爾頌青春的奔放感覺表現出來(他寫的時候才十幾歲), 真的是個挑戰, 他們演出的是第四樂章。從最低音的聲部一個一個的疊上去, 有點賦格的開頭, 張力就會慢慢的累積, 好像有什麼事情要發生了還沒發生的感覺, 最後八個人一起拉的時候, 就會有種 "呼~終於一起拉了" 的感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