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9日 星期二

電影中的小提琴音樂~辛德勒名單

音樂不一定是一個單一的藝術,有時候可以和其他藝術結合,比方說舞蹈,戲劇。當然,在這個現代,音樂最常結合的就是影片。從小的電視廣告,到大的電影配樂,都有很成功的作品。今天分享的,是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中的配樂,用小提琴獨奏和管弦樂伴奏的曲子。辛德勒的名單是描述二戰時期,德國商人辛德勒拯救猶太人的故事。電影很深刻,很沈重,但是聽聽這首曲子吧,就算不看電影,相信你也能感受到音樂裡很深的哀傷與悲痛。原作中的小提琴是由帕耳曼演奏的,帕耳曼是猶太人,相信對這段歷史也是感同身受。這裡要另外加入一個英國小提琴家Daniel Hope 的版本,他的聲音跟帕耳曼很不一樣,渾厚的時候像大提琴一樣,音色多變。兩個版本都有很多的感情在裡面,用不一樣的方式表達同一首曲子,聽聽看吧

Dr. 潘
美國密蘇里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茱麗亞音樂院碩士

帕耳曼版本(原版)
丹尼霍普 (Daniel Hope) 版本

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麥當勞叔叔之家新聞與音樂分享

最近看到一些里民反對設置麥當勞叔叔之家的新聞, 心裡覺得滿難過的
這些反對的人們啊,
如果今天得到癌症或是罕見疾病是你的家人朋友, 甚至是你自己, 你還會這樣反對嗎?
你還會在意孩童的哭聲, 救護車的鳴笛, 洗衣機的噪音, 或是所謂"會傳染"的癌症嗎?
人還是要將心比心, 這個社會才不會被冷漠吞噬(或傳染)
下次找機會, 去麥當勞叔叔之家拉琴吧

分享一首溫暖的音樂, 相信這個世界還是充滿愛與溫暖的



巴哈: 清唱劇 Herz und Mund und Tat und Leben
(心,口, 行為, 生活)
第十樂章: 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2012年7月15日 星期日

一品仲夏 明年再來! 克萊斯勒 愛之憂傷

感謝一品大觀的住戶熱情的參與, 一品仲夏音樂會今天滿場!!!
希望大家都喜歡今天我們所選的曲目和演出的音樂
在此附上今天音樂會最後一首小品, 克萊斯勒, 愛之憂傷Leibesleid
我們半改編半即興的鋼琴四重奏版本:


2012年7月2日 星期一

孟德爾頌弦樂八重奏

今天碰巧聽到一位親戚大提琴老師的室內樂演出, 拉的是孟德爾頌的弦樂八重奏 op.20
這首曲子是由八位弦樂演奏者, 四把小提琴, 兩把中提琴, 兩把大提琴來演奏的很特別的室內樂曲子。因為很好聽所以在台灣也常被演出, 也很適合老師(們)帶著學生拉, 讓學生可以一邊參與一邊觀摩學習的曲子。

大小潘老師以前都分別拉過, 知道這首曲子真的不容易, 八個人, 每個人都有一堆音要拉不說, 要整齊流暢的合起來就不簡單了, 更要把孟德爾頌青春的奔放感覺表現出來(他寫的時候才十幾歲), 真的是個挑戰, 他們演出的是第四樂章。從最低音的聲部一個一個的疊上去, 有點賦格的開頭, 張力就會慢慢的累積, 好像有什麼事情要發生了還沒發生的感覺, 最後八個人一起拉的時候, 就會有種 "呼~終於一起拉了" 的感覺吧!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拉威爾~華爾滋La Valse

拉威爾是19世紀法國的作曲家,很多人把他跟德步西歸為印象派,可是拉威爾自己可不這麼認為。

其實他的音樂有很多不同的風格,例如這首是用了奧地利維也納最有名的舞曲:華爾滋(圓舞曲)
法國人通常是不寫德奧風格的東西的(因為他們是死對頭嘛),但是拉威爾不會,他很欣賞德國浪漫派的音樂(例如李斯特)。

不過這首曲子並不像一般的華爾滋(應該沒辦法一邊聽一邊跳吧)
至於它在表達什麼,就聽聽看吧

這是老潘在紐約茱莉亞音樂院的一個朋友,把拉威爾的管絃樂曲改成鋼琴獨奏的版本


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莫扎特的歌劇~費加洛的婚禮 Mozart: The Marriage of Figaro

費加洛的婚禮是莫扎特最有名的一齣義大利歌劇(他是奧地利人,但是這部歌劇是用義大利文唱的),劇本作家是Lorenzo Da Ponte,劇情是什麼不要緊(除非你是真的有機會去看這部歌劇啦),重點是這部歌劇的音樂很好聽,除了它的很多首詠嘆調(aria, 就是唱歌的部份)很有名以外,歌劇的序曲,相信你應該也聽過。Mozart寫優美的旋律簡直和喝水一樣簡單,和聲很簡單,可是每一首詠嘆調卻又各有特色,每個角色的個性都可以從音樂裡聽出來。如果你不曾聽過的話,就快點下面來聽聽吧!

序曲
費加洛的詠嘆調

Non più andrai



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19世紀浪漫時期音樂~聽聽華格納

西方音樂在19世紀初期進入一個時期,我們叫他浪漫時期(Romantic Era)
當然歷史是不會規定音樂哪一年哪一天進入哪個時期的,所以這個時間差不多就是拿破崙在滑鐵盧戰爭被打敗以後,也是音樂家貝多芬最後的一二十年。這時候音樂開始有了不同的走向。

和文學與美術一樣,浪漫時期的音樂,對於自身的情感,大自然,神鬼(超自然),和死亡這幾個主題特別有興趣,音樂也變得更為戲劇性,更有張力。莫扎特那時候的穿著禮服跳優雅的宮廷舞的音樂已經轉變成像現在好萊塢電影一樣充滿戲劇張力的音樂。
而樂曲的長度,樂團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有一部分的音樂家更是朝著"大"的方向走,創造出許多巨大規模的作品,例如威爾第的阿依達。

華格那就是這個時代龐大音樂的代表人物,華格納最驚人的歌劇"尼貝隆根的指環"更是四部歌劇的四部曲,全部演出大概要12小時,他還特別在德國中部的一個小鎮貝魯特蓋了一座量身訂做了一個歌劇院專門演出他的歌劇,直到今日,貝魯特歌劇院還是一票難求喔(聽說之後幾年的票都賣光了!!)他的音樂也具備了所有浪漫音樂的要素,雖然要演出他的音樂還真辛苦:P

來聽一首華格納的歌劇 "唐懷瑟" (Tannhauser) 的序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