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小提琴老師奈小姐(Laurie Niles),在聽了一場演講之後,記錄了一寫演講者的話,寫了一篇文章。這篇,則是我讀了奈小姐的文章之後,心有戚戚焉之餘,所做的翻譯和整理,加上我自己的心得。這場演講的主講人是Robert Duke先生,是德州大學的木管老師,主題是關於老師有效的指導,分享給朋友們:
奈小姐說,我們在教學生的時候,我們要幫助他們了解, 什麼work, 什麼不work 的原因",包括了各種想法、方法、動作。
我們問學生一個問題,不是要他能制式的回答正確答案
而是希望他能主動的思考,探究這個問題。
這些年來,台灣大部分學音樂的人,好像都是不太思考的(我就是其中一個),因為老師總是告訴你,這裡該怎麼做,那裡不可以怎麼拉, 學生不太需要去想怎麼做音樂,也不太需要想自己拉琴哪裡有問題,久了,也就習慣不想了。
Duke:"老師對一個錯誤的答案的反應是很重要的!"
老師必須讓學生,當他答錯或不會回答一個問題的時候,會想要去探索研究了解這個問題,而不是當他不知道答案的時候,只想逃避 (學生也許會想,煩死了, 不要再問了啦, 快告訴我答案就好了),有些學生很快就學會回答每個問題的答案,但是他還是不知道那些答案代表的意義,他還是不會思考,而思考是學音樂的人需要學會的能力,因為不管在技巧上或是音樂上,你必須要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和為什麼這麼做。
"當我有50件事可以告訴學生的時候,要怎麼決定學生該把注意力放在哪裡?" Duke說 "試著找到一個重點, 一件事就可以讓另外30件都變好的idea"
相信大家都有經驗,跟老師上課的時候,某堂課改了一樣東西,赫然發現改了以後很多東西都變好了,(我以前有一陣子和我的老師研究了一下,改了右手拉弓的動作以後,不管是以前聲音老是做不好的spiccato或是fast detache,都有很大的改善) 這種時候總是最開心的,有進步的感覺
"老師必須要在心中可以想像出學生把一首曲子拉的很好的聲音/影像"
接著當然是幫助現實中的學生調整改善,讓他拉的越來越趨近於那個想像,我有個老師常對我說拉琴,"You have to hear it in your ear before you play",也是這個意思。這個想法,大概就像雕刻家一樣,先想好最後成品的樣子,然後再根據現狀一刀一刀的琢磨吧。
"當你在拉琴的時候, 你在拉給誰聽?"
Duke強調,你想要你的音樂能夠傳達給某人,感動某人,但是拉琴的心態上,你心裡得先要有那個"某人",就像一個人寫文章是要寫给別人看的,要讓人看的懂,音樂也是如此。
(有點不好意思, 我的文章好像就讓人看不太懂)
"當你在教琴的時候, 你得暫時把專業知識擺一邊, 很多事你認為理所當然的, 但是你的學生需要你告訴他"
這是在說,一個老師做為職業的音樂家,很多事情已經內化了,忘記學生是沒有學過的,是需要一步一步的細節解釋的。
極端的例子是: 小強(化名)小時候有一堂小提琴課,他的老師說今天要教抖音,老師什麼也沒說,就叫他抖抖看,小強根本連抖音是什麼都不知道,想說啊是要叫他抖啥,老師就一直說抖抖看,小強只好...全身上下給他抖抖抖!!!(好像剛洗完澡的狗狗)......囧oz 小強: 我有錯嗎? 小強有錯嗎?
(好啦, 小強就是在下本人,而那位老師就不公布姓名了)
繼續, Duke提到一個故事:
有一個研究,比較了美國的數學課和其他國家的數學課,
美國的數學課,老師做給學生看一遍,然後出題目讓學生多練習幾遍,而日本的數學課(學生程度普遍比美國的好),老師給了學生一道題目,然後什麼也不說,叫學生自己解,學生們研究了20分鐘以後,互相討論各自嘗試的解法。
Duke說, 給學生時間讓他自己摸索, 才較容易建立重要概念"You have to do less stuff in more time."
"當你上課的時候要改學生一樣東西,你得盡全力的去完成,你不能讓他們拉了幾次以後改不掉就放棄了,你上課怎麼上, 他們回去就怎麼練。"
"上課的時候 ,學生拉琴有個問題,老師就把那個部份簡化一點,學生再試一次,還不行就再簡化一點,一直簡化到學生可以正確的成功的做到要求為止。"
簡化的方法可能是放慢速度,可能是用不同節奏,可能是分開左右手,總之是要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做到成功,
如果在課堂上都做不成功,學生自己回家怎麼可能練的好?
不管學生是各種程度,要讓學生能成功的做到你示範給他的東西。
最後一點,Duke強調要給學生適合他們程度的曲目。
"現在大家覺得把難的曲子拉的很難聽比把簡單的曲子拉的很好聽還厲害" "當曲子太難的時候,好的拉琴習慣就不見了"
他認為,如果你不能把一個曲子拉的好聽,就還不如不要拉,
老師們啊,沒事不要出那麼難的曲子啦!
Dr. 潘
美國密蘇里大學音樂藝術博士
茱麗亞音樂院碩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