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Own Way in Music是一本書,作者是Nancy Uscher
這篇是我之前讀了書以後寫下的, 關於音樂家的路途與未來, 和大家分享。
作者開頭說了一個故事,她的朋友在美國拿了大學學位後,回到家鄉斐濟,自己建立了一個音樂機構,拓展古典音樂,一切從零開始, 經歷過經濟上的困頓,後來在南太平洋大學創立音樂部門,並且拓展到其他國家。
作者是想要告訴我們,作為音樂家,可以做的事情是無限寬廣的,不要侷限自己。
成功的大師說,不要呆在家裡等人打電話來給你工作,而是要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
"創意、對接觸新事物的熱情、對他人產生影響的成就感,是發展事業的基礎。"
有一位中提琴教授William Lincer說,音樂家應該努力的遊說企業,爭取在各市鎮都能有自己的樂團,德國在幾乎每個城鎮都有樂團,且給予音樂家很好的待遇,為什麼其他地方就不行?
"事在人為,如果我們不做,有一天音樂就會死掉了!"
現在古典音樂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我們必須接受這個事實,然後好好的思考,要如何改變,找出新的路。
作者也鼓勵年輕人多接觸有關娛樂產業,音樂產業的期刊雜誌,多了解這個社會,不要把自己關起來。
作者還舉了一些音樂家的例子,例如亨德密特,他的職業是作曲家/耶魯大學教授/中提琴家/指揮家;Schuller是新英格蘭音樂院校長/爵士樂史學者/雙簧管手/作曲家;
伯恩斯坦身兼指揮家/作曲家/鋼琴家...等等, 作者想讓我們知道,為學有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深,多學幾項,有益無害。
關於音樂院教育,作者提到作曲家兼我們學校老師Samuel Adler,在周遊了全美的各大音樂院校之後,提出了他對於選學校的重要性排序的看法:
1.老師 2.同儕之間的競爭 3.學校的名聲 4.地點
但是記得,沒有人說要成為好的音樂家一定要去音樂院,也沒有人說離開學校以後就不能再回去,有一份好的學歷當然不錯,但這只是個起點,
擁有自我教育學習,不斷求進步,和獨立創意思考的能力,才是持久的力量。
而像斐濟老師他們那些艱辛的走過自己的路的人都知道,用盡每一分的潛能,對這個世界、其他的人產生一些影響,會有驚人的收穫。